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» 专题专栏 » 乡村振兴

经开区“五个持续”打造特色田园乡村·乡村振兴示范带

发布时间:   字体: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   视力保护色:

    根据市级统筹安排,按照“分类推进、相对聚焦”原则,对照“区位适宜、规模适度、特色鲜明、条件适中、组织坚强、基础较好”六个方面标准,围绕“特色”“示范”“带动”3个核心命题,以及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带与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“两带合一”的工作思路,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村、羊场村、安湖村作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·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,用特色产业、特色生态、特色文化建设美丽乡村、宜居乡村、活力乡村。实现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“五大振兴”,形成可借鉴、可推广、多样化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成果。

    一、持续发展特色产业。用抓工业化的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,做优做强莲藕、玫瑰花、精品葡萄等特色优势农产品。一是阿歪寨成立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,流转土地上千余亩,种植莲藕、胶瓜、菊花等经济作物,年产值达500余万元;成立手工编织协会,推出了以藤甲为主打产品的系列手工艺品。二是羊场村规划1000亩土地,逐渐发展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旅游为一体的乡村休闲玫瑰园。三是依托十里荷廊景区,安湖村建成面积260余亩精品葡萄采摘园,形成优势互补。四是以阿歪寨、羊场村、安湖村形成的十里荷廊示范带,秉承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以原有自然景观为依托,着力打造集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山水田园综合体,配套建成游客服务中心、七彩荷廊、风荷园、厚德堂、荷塘夜色、特色小吃街、休闲民宿、生态农庄等项目。天地人和公司采用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按照统一建设深加工厂房,统一种植莲藕,统一技术管理,统一保底收购“四统一”原则,统筹整个产业发展,逐步辐射带动周边西秀、平坝、普定的莲藕产业发展,于2019年获贵州省首家莲藕地理标识品牌认证。五是对阿歪寨因历史原因产生的74户“一户多宅”闲置宅基地为试点,探索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,让农村焕发新的发展生机。目前,已建成“三园”(小菜园、小花园、小果园)7000余平方米,群众文化广场5600余平方米,公厕8座,改造民宿95栋405间,带动发展农家乐200余家。将近万平方米闲置的三线时期“131”厂房进行整合,打造了鲜花饼生产厂、莲藕深加工厂以及集艺术作品展览区、体验区、制作间的三线文化创意产业园,建成蔷薇玫瑰花创新精深加工厂、“安顺大米数字化与品牌中心”展厅项目。从精深加工着手,生产玫瑰精油、酵素肽、饮料、冰红酒、鲜花饼、藕粉、藕酒、荷叶茶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
    二、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。创新开展“四清两改四严禁”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,突出解决农村“脏、乱、差”,累计发动群众2000人次,共拆除蓝皮房、简易房、钢架棚等90处2020平方米,清理各类垃圾974吨、河道沟渠8条11公里、沟塘污水24个、畜禽粪污15吨、残垣断壁和老旧危房162处。全面推进以农村垃圾处理、污水治理、厕所革命、村庄整洁行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美化村容村貌。

    三、持续巩固社会事业。持续挖掘民族文化、藤甲文化、历史文化内涵,汇聚新乡贤力量,将住地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和传承。充分发挥贵州“乡村振兴研学基地”、“安顺中小学生研学基地”等优势开展各种研学活动。新建藤甲部落景区90亩。建成古村落民宿区、民宿研学区、布依农家乐、养老综合体、农耕文化观光体验区、传统古村落核心观光区,其中阿歪寨村独特的藤甲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住建部列入“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”名录和“共同缔造”试点村落、贵州省“十百千”乡村振兴示范村、传统示范村落等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网红村”。成功举办了网红瀑布电音节、农民丰收节、走进“100个美丽乡村”等大型徒步活动。

    四、持续发扬乡村文化。传承白族、布依族传统文化,倡导移风易俗,养成健康、文明、科学的卫生习惯和绿色生活方式。按照“一约四会三榜”,推行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村民议事会、禁毒禁赌会规范村民行为,创新红黑榜、积德榜、乡贤榜,开设励志超市,群众以积分兑换物品,树立文明新风。放置垃圾智能回收柜,让垃圾分类变成一种新时尚,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把垃圾变为现金,体验数字科技魅力,紧跟时代前进步伐。红与黑、好与差逐渐成为村民行动的标尺,让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成为习惯。

    五、持续强化乡村治理。一是建立“四级书记”齐抓“共同缔造”工作机制,邀请黄水源、戴明贤、宋培伦、余未人等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团。在市、区、镇、村四级共同努力下,逐渐理清了发展思路,凝聚了干事力量,实现党群、干群思想统一,步调一致。二是选好“领头雁”,把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和优秀退役军人选派到村任职。阿歪寨的“兵支书”,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作风、意志品质优势,借鉴部队管理办法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组建“兵支书议事会”和“先锋服务队”,推行“设岗定责+服务承诺+积分管理+评议定级”的党员管理模式,增强乡村治理能力。三是从寨老、乡贤中聘请监督员,监督党员干部承诺践诺,形成“职责明晰、监督经常、管理精细、公开透明”的管理格局,增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。


分享到: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