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
一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
2013年,在党工委、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,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解放思想,改革开放;凝聚力量,攻坚克难;坚持“加速发展、加快转型、推动跨越”;坚持“稳中求进”、“快中保好”;大力实施工业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战略,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上取得了新的成绩。
截止三季度,全区实现生产总值(GDP)34.95亿元,同比增长16.5%,其中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.03亿元,同比增长6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.81亿元,同比增长24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.11亿元,同比增长10.7%。三次产业比为3:48:49,三次产业占比与2012年相比,第一产业下降0.32个百分点,第二产业提高3个百分点,第三产业下降2.55个百分点。
1—10月,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.1亿元,同比增长55.8%,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75亿元的58.8%;工业总产值(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)实现459236万元,同比增加102047万元;增加值实现112802万元,同比增长21.2%,完成市下达目标16.5亿元的68.4%,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64064万元,同比增长16.3%,增收8991万元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1747万元,同比增长38.7%,增收8864万元;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60万元,同比增长22.4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5元,同比增长15.5%,农民人均纯收入5830元,同比增长14.5%;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8.2亿元,同比增长166.1%。
(一)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,工业地位逐步凸显
1、农业稳步增长
2013年,全区农村工作坚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,大力发展特色农业、优质农业、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,努力加快“退粮进精”步伐。目前已完成蔬菜种植6.015万亩,金刺梨种植4330亩。全年粮食总产量2.24579万吨,油料产量0.3042万吨。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,截至目前全区有龙头企业8家、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,建成蔬菜供应基地6个1150亩,规划建设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,目前引进意向性项目11个,规划、土地流转等工作有序推进。
2、工业快速发展
1—10月,开发区工业总产值(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)实现459236万元,同比增加102047万元;增加值实现112802万元,同比增长21.2%;辖区规模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实现382350万元,同比增加63267万元;增加值实现100410万元,同比增长16.3%。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。一是企业销售情况向好,生产保持稳定增长。二是围绕民用航空产业基地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差异化发展的民用航空及其配套产业。拟定振兴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五大支撑计划,签约浙江正阳通用航空公司安顺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项目,加快推进贵飞公司零部件优异化中心建设,积极配合安吉厂和风雷厂搬迁基地,开工建设20万方标准化厂房并引进了云马汽车项目、贵飞配套的复合材料生产等项目。三是加大工业招商力度,有效推进工业项目建设。已引进22个中小企业入驻孵化园,鑫宏门业、烟叶薄片仓储区、顺天塑料厂、诺威实业电子元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亿元项目相继开工建设。四是产业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,项目用地基本实现七通一平,二环路、机场路、安普城市大道、星火路、开三号路、开九号路、开十三号路等一大批道路建设项目陆续启动,为项目引进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3、第三产业健康发展
2013年,第三产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,消费市场仍旧活跃,批发零售业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,餐饮、休闲、娱乐、酒店服务业等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。多彩文化旅游城一期奥特莱斯商业街即将投入营业,兴伟石博园申报4A级景区正在加快推进。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,综合服务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。黄桶幺铺物流园规划顺利通过省发改委审批,黔中农产品交易大市场、黔中商贸物流中心、天晟国际商贸城、金贸建材市场、马厂村建材市场等流通领域项目顺利推进,同时带动我区金融保险、邮电通信、商业零售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。
(二)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强,投资规模不断扩大
截至10月,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统计入库106个,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,亿元项目投资占比为77%,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,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一。一是加大省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,我区2013年度共安排20个省、市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(其中省级重大项目11个),年度计划投资27.6亿元。截至11月底共完成投资26.1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目标的94.56%。二是进一步强化统计入库工作,所有在建项目均做到了百分百入库统计,进一步完善统计发改部门的会上机制,加大与市统计发改部门的对接力度,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对项目业主单位的服务工作,完善统计入库资料。三是继续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,为项目落地开工创造有利条件。全年共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600万元,全部用于前期工作开展,为项目开工奠定坚实基础,继续简化项目建设审批程序,力争达到确定一个审批一个,全年共审批项目89个,备案项目38个。四是进一步加大项目申报工作,力争上级资金支持我区建设。做好保障房、棚户区改造资金、发改部门切块资金等资金的申报工作。五是加强项目库建设工作,加大项目储备能力。目前我区共储备项目229个,计划投资2000亿元以上。
(三)加大开放力度,深化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
一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。继续深化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试验区改革,鼓励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,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生产总值非公经济比重达63.8%。医药卫生、投融资、国有企业、财税和文化等领域改革加快推进。二是积极推进对内对外开放。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,大力推动区域合作与协作,与“珠三角”、“长三角”地区、对口帮扶城市和友好合作城市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加强。积极参加赴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、第二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。截止到10月30日,开发区引进并实现市外到位资金的项目共115个,实际到位资金108.16亿元,同比增长115%,其中,省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53.06亿元,占全部实际到位资金的49.06%。
(四)社会事业不断推进,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
一是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,顺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。开工建设870套保障性住房,完成建设540套并投入使用,启动2014年1036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。云马雅沐园2364套经济适用房已进入收尾阶段。二是加大扶贫工作力度。大力实施各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,开工建设82户扶贫生态移民搬迁项目,深入开展集团帮扶、青岛对口帮扶和劳务培训,全年共减少贫困人口510人。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。2013年我区农村低保标准为1785元/年·人,提标幅度为10.18﹪;城市低保标准为380元/月·人,提标幅度为10.14%。四是抓好就业和创业工作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 4337人,完成目标任务数4200人的103.26%;新增创业户170户,完成目标任务数170户的100%;创业带动就业987人,完成目标任务数720人的137.08%。五是扎实开展“保供稳价”工作。建成保供稳价蔬菜供应基地6个,共1150亩。布局平价商店10个,已建成4个。重大节假日设立平价供应点,做好市场物资供应。组织集贸市场猪肉经营户进行挂牌标价。加大涉农收费情况清理和检查。六是积极促进教育事业发展。着力推进学前教育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加快,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,积极推进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。目前已完成2所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建设,20所农村中小学食堂标准化建设,启动3所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,建成安顺旅游学校一期并投入使用。七是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,全区农村总人口80464人,84个行政村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,参合农民人数79321人,参合率98.58%。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,主要是:经济总量小、人均水平低,贫困人口多,全面小康建设任务十分艰巨;“发展慢、活力差”仍旧是我区发展的主要矛盾;工业经济短板,缺乏龙头企业;城镇建设滞后,辐射带动能力不强;体制机制还不健全,对外开放水平不高;基础设施仍然薄弱,社会事业发展滞后,公共服务能力亟待增强;保障和改善民生、维护稳定的压力还很大。这些问题,必须高度重视,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解决。
二、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、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
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“十二五”规划冲刺准备的关键一年,总体上看,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有利条件不断增多,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较好。但也要看到,目前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、科技、文化竞争日趋激烈,国内全面建成小康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“中国梦”以及全省深入落实“两加一推”主基调而形成的倒逼机制的大背景下,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仍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压力。
(一)总体思路
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,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2013年5月视察安顺时的重要讲话和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解放思想,改革开放;凝聚力量,攻坚克难;坚持“稳中求进”、“快中保好”;坚持经济快速增长与民生持续改善的有机统一;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机统一;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和激发干部创业活力的有机统一。大力实施工业化、城镇化战略,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,努力把开发区建成人人向往的“美丽家园”。
(二)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
生产总值增长18.75%(预计数为57亿元);工业总产值增长43%(预计数96亿元);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.5%(预计数22亿元)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%(预计数124亿元);财政总收入增长12%(预计数9.5亿元)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%(预计数4.5亿元)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.75%,(预计数19亿元);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%(预计数2.16万美元)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%(预计数25920元);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%(预计数9660元)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2%以内;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.9‰以内。
(二)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
1、着力加强项目建设,扩大投资规模。按照“统筹规划、分步(期)实施、重点突破、整体推进”的思路,以项目建设为抓手,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,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,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亿元。一是完善和落实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,提高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所占比重,形成“成熟一批,推出一批,建设一批”的梯次滚动机制,努力推动一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实施,拉动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。二是进一步加强投资和项目调度工作,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区投资和项目调度例会,切实加强项目投资调度。进一步加大对项目的督促检查力度,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督促项目责任单位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。三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,用好金融机构贷款授信额度,大力开展项目融资。充分发挥虹阳国资公司、工投公司、荣盛兴安公司等投融资平台的作用,增强融资能力。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方式参与我区经济建设。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,引入国际国内资本共同参与项目建设。四是抓好项目竣工验收,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。已完工的政府性资金投资项目,按照谁审批、谁验收的原则,扎实组织开展项目竣工验收,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从决策、建设、资金计划安排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,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,发挥政府投资最大效益。
2、着力加强产业发展,不断优化产业结构。一是抓好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,落实好振兴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五大支撑计划,即:军工民品倍增计划、产业门类配套建设计划、人才支持计划、融资及资金支持计划、环境建设持续改善计划。加快机械装备制造、食品药品加工等产业发展,引导和推动工业企业进园区、进标准厂房;重点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,促进产业升级。重点抓好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和标准厂房建设,打造花园式特色轻工暨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区。重点支持中航贵飞公司加快军工民品生产;支持百灵制药、安酒集团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,促进产业升级。依托贵飞公司、安吉精铸、风雷军械等企业的人才、技术、产业优势,与清华等高校和南方航空等企业合作。二是重点发展都市农业、科技农业、观光农业,全力打造宋旗-幺铺(高压走廊)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,以此推动全区传统农业向标准化、品牌化方向发展,加快开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。三是发展壮大开发区旅游产业,推动旅游产业化进程,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城市旅游、休闲旅游、文化旅游、科普旅游、体验旅游、健康旅游的最佳场所。四是加快规划建设黄桶幺铺物流园区,建成投入运营黔中农产品交易大市场、黔中商贸物流中心、天晟国际商贸城、金贸建材市场、马厂村建材市场等流通领域项目,促进开发区流通领域大发展。
3、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,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。一是强化规划的龙头引导作用,认真抓好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工作,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。二是推动产城互动发展,统筹推进园区规划建设与城镇建设发展。统筹抓好旧城改造、城市新区和小城镇建设。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,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。三是围绕提升城市品位,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,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抓好 “二场”、“三城”、“四园”、“五馆”、“一中心” 建设;启动以“二横”、“三纵”、“一环”、“三连线”、“三节点”为重点的城市路网骨架及园区道路改造和建设。四是严控“房开式”开发和占地100亩以下的房地产开发,继续做好在建的多彩文化旅游城、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工作,做好新火车站片区开发、龙井片区改造、娄湖综合体、国电南自数据中心项目实施的推进工作。五是加快推进供水、污水、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。尽快完善开发区供水网络系统;加快安顺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设进度,尽早按设计内容建成投产;做好中心城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工作;加快幺铺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前期工作,早日实现开工建设;加快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,早日实现开工建设。
4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,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。一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。推动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试验区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,鼓励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。深化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、财税体制、农村金融、科技文化等各项改革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,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。积极稳妥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。二是抓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。积极推进宋旗镇、幺铺镇城镇深化城乡户籍、农村土地管理制度、投融资体制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,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,全面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。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。研究借鉴外地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,研究出台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,鼓励激励全民招商,开展以商招商、驻点招商、联合招商和转移性招商,形成“大招商”格局。切实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和协调服务,提高招商项目合同履约率、资金到位率、开工率和投产达产率。四是不断加强周边区域合作。进一步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、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,继续加强与全省各市州、对口帮扶城市的合作。全力筹备组织好我区赴外开展的各种招商推介会,积极参加省内外大型招商引资活动。充分利用和优化吸收国外、省外、市外各类资金、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,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。
5、着力发展社会事业,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。一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。加快推进学前教育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、高中阶段教育、高等教育“四项突破工程”。启动实施“9+3”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职教育计划,启动开发区高中、幺铺小学学生宿舍建设工作,建成乡镇教师公租房244套。进一步完善规范办学行为,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和水平。继续抓好“两基”巩固工作,防止辍学率反弹。二是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。巩固“村村通”、“户户通”和广播电视延伸覆盖工程。三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。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提高保障能力。完成开发区急救中心、卫生院周转房建设工作,支持中西医结合医院申办二级乙等医院。四是加强公益设施建设。加快推进安顺市体育中心、开发区福利院、养老院项目建设,积极推进廉租住房、公租房建设,积极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,加快民政事业发展。
6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。一是加大脱贫攻坚力度,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。依托产业园区、小城镇等产业资源,扎实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,加快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,培育发展配套产业,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82户/318人。二是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,提高保障标准。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,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,2014年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在上年基础上不低于10%增幅。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。认真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,继续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、“3个15万元”扶持政策、“万户小老板”创业行动计划等。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,实施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。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,统筹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、就地转移就业和省外劳务输出。四是继续抓好“保供稳价”工作。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到餐桌全产业链体系建设,加强对政府直销、平价商店规划建设及平价早餐等价格活动的组织协调,实施各项稳价工作措施。加强重要商品市场监测,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动态。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检查,确保市场价格稳定有序。五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,严格依法行政,强化依法治区。认真开展法律进校园、进单位、进社区、进村寨、进厂矿、进工地等活动,积极推进文明村寨、文明社区、文明单位、文明厂矿、文明工地建设。对破坏开发区建设发展环境的行为坚决依法予以处置。
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为实现“十二五”规划各项指标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,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,任务艰巨,意义重大。全区上下要统一认识,在党工委、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,解放思想,抢抓机遇,凝聚力量,攻坚克难,为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